深圳需要办多少所大学?
时间:2020-03-10 18:49:57 来源:高校招生网 编辑:蒋新
近二十年来,随着深圳市综合实力的大幅增强,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无论在每年一次的市人大和市政协“两会”上的代表提案中,还是在新闻媒体上,办高水平大学的呼声从未间断过。同时,对于办几所大学,还是引进名校进行合作办学,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一直争议不断。
目前,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的出台,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又不断出现创建深圳海洋大学的呼声。
对于深圳市究竟需要办多少所大学,办什么层次的大学,笔者在高校工作几十年,尤其是作为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创建者之一,深圳大学城的建设者,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跃式发展的见证者,在此提出若干思考及浅见。
深圳市应当办多少所大学
如何才能满足深圳市民数十年来一直企盼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能拥有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心愿?近二十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除了持续加大对深圳大学等市属高校政策扶持和巨额经费投入外,还相继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合作创办了深圳研究生院,与暨南大学合作创办了深圳旅游学院。2007年之后,又相继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合作创办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
以上高校除深圳大学外,只有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可以开展本、硕、博全日制教育,具备完整高等教育体系的大学职能。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正在建设之中,虽然可以招收本科生,但办学规模很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深圳研究生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深圳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为主,暂时还不具备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职能。
对于上述新创办的大学,无论是市属高校,还是合作办学的高校,虽然办学时间较短,但经过市、校双方的共同努力,都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虽然深圳市现已创办7所大学(注:含3所合作办学大学,未含清华、北大两校深圳研究生院,以及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等非大学设置高校),但从深圳市经济社会及人口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展望,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战略因素。同时,也参考香港现有高校设置情况,笔者认为,深圳市至少应办好10所大学,其中高水平大学5-6所,应用技术大学4-5所。
深圳市应当再办若干所大学
从深圳市经济发展及人口展望,兼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人才需求的考虑,笔者认为,深圳市应再创办若干所大学。同时,还应再创办若干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办什么层次、类型的大学,在什么时间节点启动新的大学建设,既要考虑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也要考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还要符合《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工作的函》有关“以优化存量为主,从严控制增量”的规定,更要集中财力物力,一视同仁办好现有的大学。
笔者认为,深圳市在办好现有大学的基础上,可选择适当时机再创办以下若干所大学:
首先,应当创办一所以培养主要服务于民用航空领域和通用航空领域人才为主的深圳航空大学或深圳航空技术大学,不仅可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民用航空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可以弥补国家民航类高校偏少的短板,为国家民航事业发展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民航事业可以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可以预见高速发展期至少可以持续30年时间。目前可以培养飞行员的大学只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远远满足不了国家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对于飞行员及民航领域配套人才的需求。据悉,目前国内近百家航空公司仅对于飞行员的需求已经排到未来30年了。
其次,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应当创办一所以培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珠宝设计、仪表设计、美术设计等以应用设计学科专业为主的深圳设计大学。
再次,结合深圳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以及国家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发展领域需求,应当创办一所深圳理工大学(在本省的湛江市已有广东海洋大学了,教育部不太可能再批建一所海洋大学),重点设置海洋科学基础研究、海洋技术应用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电子工程、船舶设计与制造、军用关健材料、无人机系统、深海机器人、深海探测、海事管理、海洋经济等一批前沿交叉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及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学科专业。
深圳市应当支持企业办高职院校
根据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国发[2019]4号)第四款之规定“建设多元化办学格局,明确提出“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
结合深圳市未来重点战略发展领域和新兴产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应采取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出资办学的方式,创办若干所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如深圳华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腾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万科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疆无人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机器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等。
深圳市应当一视同仁办好现有的大学
目前,深圳市的大学既有市属高校,也有与国内名校合作办学的高校,还有与国(境)外合作办学的高校。虽然均属于深圳市的高校,但在政府经费投入方面差距较大。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方式对各类高校进行划分和扶持、投入,如对市属高校划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合作办学高校划为自筹经费事业单位(注:无论什么性质的事业单位,实际上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深圳市财政拨款),其中还有事业编制的高校和无事业编制的高校之分。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历经四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城市、世界一线城市,观念上应更开放,更包容。从政府层面,不应对在深圳的大学再有自己的学校和外来的学校之分,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和支持。让合作办学的名校扎根深圳办学,既为深圳市所有,也为深圳市所用。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它不仅为社会输送人才,还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往往因为认识大学而了解城市。可以说,一个城市拥有了大学就等于拥有了可以持续发展的人才库,但办大学既要考虑到城市的自身实力、需求,还要考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规划及“补短板”的需要。
办大学需要大的经费投入,而且要持续大投入,但又是一项见效较慢的百年大计工程,用“十年树木,百年育(树)人”这句成语来比喻办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短期可以见效的投入,可谓恰如其分。
总之,在新办大学没有启动论证、申办之前,首先还是要办好现有的大学。不管是市属高校,还是合作办学大学,只要能够一视同仁对待、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办成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满足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原文标题:关于对深圳市办大学的思考及浅见
作者简介:赵同胤,男,1960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兼组织人事处处长、四川工商学院副院长。
兼任深圳市人才研究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顾问,厦门工学院副院长等。
目前,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的出台,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又不断出现创建深圳海洋大学的呼声。
对于深圳市究竟需要办多少所大学,办什么层次的大学,笔者在高校工作几十年,尤其是作为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创建者之一,深圳大学城的建设者,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跃式发展的见证者,在此提出若干思考及浅见。
深圳市应当办多少所大学
如何才能满足深圳市民数十年来一直企盼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能拥有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心愿?近二十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除了持续加大对深圳大学等市属高校政策扶持和巨额经费投入外,还相继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合作创办了深圳研究生院,与暨南大学合作创办了深圳旅游学院。2007年之后,又相继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合作创办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
以上高校除深圳大学外,只有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可以开展本、硕、博全日制教育,具备完整高等教育体系的大学职能。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正在建设之中,虽然可以招收本科生,但办学规模很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深圳研究生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深圳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为主,暂时还不具备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职能。
对于上述新创办的大学,无论是市属高校,还是合作办学的高校,虽然办学时间较短,但经过市、校双方的共同努力,都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虽然深圳市现已创办7所大学(注:含3所合作办学大学,未含清华、北大两校深圳研究生院,以及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等非大学设置高校),但从深圳市经济社会及人口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展望,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战略因素。同时,也参考香港现有高校设置情况,笔者认为,深圳市至少应办好10所大学,其中高水平大学5-6所,应用技术大学4-5所。
深圳市应当再办若干所大学
从深圳市经济发展及人口展望,兼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人才需求的考虑,笔者认为,深圳市应再创办若干所大学。同时,还应再创办若干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办什么层次、类型的大学,在什么时间节点启动新的大学建设,既要考虑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也要考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还要符合《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工作的函》有关“以优化存量为主,从严控制增量”的规定,更要集中财力物力,一视同仁办好现有的大学。
笔者认为,深圳市在办好现有大学的基础上,可选择适当时机再创办以下若干所大学:
首先,应当创办一所以培养主要服务于民用航空领域和通用航空领域人才为主的深圳航空大学或深圳航空技术大学,不仅可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民用航空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可以弥补国家民航类高校偏少的短板,为国家民航事业发展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民航事业可以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可以预见高速发展期至少可以持续30年时间。目前可以培养飞行员的大学只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远远满足不了国家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对于飞行员及民航领域配套人才的需求。据悉,目前国内近百家航空公司仅对于飞行员的需求已经排到未来30年了。
其次,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应当创办一所以培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珠宝设计、仪表设计、美术设计等以应用设计学科专业为主的深圳设计大学。
再次,结合深圳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以及国家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发展领域需求,应当创办一所深圳理工大学(在本省的湛江市已有广东海洋大学了,教育部不太可能再批建一所海洋大学),重点设置海洋科学基础研究、海洋技术应用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电子工程、船舶设计与制造、军用关健材料、无人机系统、深海机器人、深海探测、海事管理、海洋经济等一批前沿交叉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及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学科专业。
深圳市应当支持企业办高职院校
根据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国发[2019]4号)第四款之规定“建设多元化办学格局,明确提出“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
结合深圳市未来重点战略发展领域和新兴产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应采取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出资办学的方式,创办若干所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如深圳华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腾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万科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疆无人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机器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等。
深圳市应当一视同仁办好现有的大学
目前,深圳市的大学既有市属高校,也有与国内名校合作办学的高校,还有与国(境)外合作办学的高校。虽然均属于深圳市的高校,但在政府经费投入方面差距较大。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方式对各类高校进行划分和扶持、投入,如对市属高校划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合作办学高校划为自筹经费事业单位(注:无论什么性质的事业单位,实际上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深圳市财政拨款),其中还有事业编制的高校和无事业编制的高校之分。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历经四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城市、世界一线城市,观念上应更开放,更包容。从政府层面,不应对在深圳的大学再有自己的学校和外来的学校之分,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和支持。让合作办学的名校扎根深圳办学,既为深圳市所有,也为深圳市所用。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它不仅为社会输送人才,还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往往因为认识大学而了解城市。可以说,一个城市拥有了大学就等于拥有了可以持续发展的人才库,但办大学既要考虑到城市的自身实力、需求,还要考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规划及“补短板”的需要。
办大学需要大的经费投入,而且要持续大投入,但又是一项见效较慢的百年大计工程,用“十年树木,百年育(树)人”这句成语来比喻办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短期可以见效的投入,可谓恰如其分。
总之,在新办大学没有启动论证、申办之前,首先还是要办好现有的大学。不管是市属高校,还是合作办学大学,只要能够一视同仁对待、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办成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满足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原文标题:关于对深圳市办大学的思考及浅见
作者简介:赵同胤,男,1960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兼组织人事处处长、四川工商学院副院长。
兼任深圳市人才研究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顾问,厦门工学院副院长等。
声明:优质内容创作不易,来源:高校招生网。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baokao.net/zixun/gjgd/2020-03-10/3759.html
分享:

① 扫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高校招生 关注"高校招生网"
② 领取培训礼包、报考攻略、高校推荐、专业测评
③ 赶紧扫一扫添加吧,学子们~